杭州速运达物流资讯:
物流业既是大产业,也是大环境,既是服务业,也是基础产业。发达的物流业对于降低物流成本、改善投资环境、支撑产业发展、引导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得益于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我省物流业在全国发展格局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要建成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必须把物流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来抓,像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那样,推进全省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
物流业加速发展正当其时
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对湖北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2006年作出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部署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以武汉、郑州等全国性市场为中心的市场体系,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2009年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将以武汉、郑州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纳入国家重点发展的九大物流区域;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武汉城市圈的功能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发展,2007年省委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把湖北建设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全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力争突破两千亿元。
近年全省物流业发展呈加速态势。物流业规模持续提高,“十一五”时期,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突破3.5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占全省GDP的7%,年均增长15.2%,铁路、公路、水运均过千亿吨公里,已呈“三分天下,各占其一”的格局,粮食及农产品、煤炭、矿物性建筑材料、金属和非金属矿石等商品货运量过亿吨。物流网络基础明显增强,2010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居全国第六位,各市州实现高速通达,公路总里程超过20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过3000公里,率先进入高铁时代;港口总吞吐能力超过2亿吨,武汉新港成为亿吨大港。
物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省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141个,其中,已营运的33个。武汉阳逻物流园区、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B型)、武汉舵落口物流园区、宜昌三峡物流中心、襄阳国邦物流园等重点物流园区相继投入运营,武汉新港建设步伐加快,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域正积极推进。
物流市场主体较快发展,通过改造国企、发展民企、引进外企及推进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我省物流业已形成多种所有制、“大、中、小、特”多种类型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各类物流企业通过专业化服务,呈现出特色物流和专业物流并行的快速发展态势,一批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看好湖北市场,先后来湖北投资经营。
物流业发展政策环境逐步改善,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陆续出台了全国性物流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和《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出台了9条支持政策措施。我省于2009年印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建立起了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同年成立了全国首家交通物流发展机构湖北省交通运输厅物流发展局,形成了覆盖全省的交通物流服务管理体系。
正视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来全省物流业有了较快发展,但与国家对湖北物流业发展的期望、与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现代物流基地的发展目标、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比,还很不适应。
物流业改革创新步伐与我省特有的物流资源优势不相适应。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形成的物流资源优势,分散在相关的部门和企业,未能形成应有的发展优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大宗商品物流主要集中在大企业内部下属企业,物流设施散布于各类大型企业和行业部门。物流企业在拓展市场、提高绩效、运营资本等方面掣肘多、难度大。另一方面,物流建设融资理念落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极为重要。我省物流设施建设融资渠道单一,特别是物流设施的资产证券化步伐明显滞后。
物流业组织化程度与物流业集约集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物流行业进入门槛低,又分布在众多行业,行业发展“小、散、乱”格局突出,资源分散。由于企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行业经营无序,运输安全、商品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既影响优质物流企业优先发展,又影响工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物流业发展环境与现代物流运营模式不相适应。现代物流业的运营模式和产业特点是物流企业规模化发展、物流环节一体化运作、物流设施网络化布局、物流业务信息化交易、物流业态社会化服务,物畅其流。目前我省物流业经营环境不佳,与现代物流业的运营模式不相适应,特别是物流费用过高直接影响了物流业健康发展。在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方面,多种运输方式衔接性差、匹配度低。在税收政策方面,税率不统一、重复纳税难题未解,专业化分工越细,重复纳税越重,物流业务剥离和重组面临税制约束。在经营成本方面,过路过桥费、仓储租赁费高,物流企业反映,路桥费占运输成本三分之一左右。在土地资源配置方面,较高的物流业用地成本制约大型物流企业的落户和物流基础设施投资。
以大城市、大企业、大园区引领物流业跨越发展
着力建设以武汉为中心的中部物流区,加快推进对内对外开放。用好用足武汉发展物流业的综合优势,放大东湖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借鉴外地有益做法,引进更多的国内外大企业入驻。充分发挥武汉市特殊的区位交通优势,突破性发展武汉市的物流业,增强其辐射中部地区的服务功能,支持武汉构建以区域物流为重点、以国际物流、省内物流为支撑的全国性物流中心。加快发展宜昌三峡物流等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推动跨区域物流合作,为各类企业提供开放型、综合性公共物流交易与信息平台。
加快培育规模大、辐射力强的物流大龙头,引领全省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物流业的发展除了必需的基础设施条件外,还必须有一批有品牌、有竞争力的物流龙头企业。要把物流企业的战略重组、物流设施资源的优化整合作为加快全省物流业发展、提升物流业竞争力的关键。选择一批企业予以重点扶持。着力打造湖北物流知名品牌,强化其在中部乃至全国物流体系中的影响力和信誉度。一是依托物流基地,打造大型物流投资经营主体。二是依托物流龙头企业和特大型企业物流业务,打造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物流主体。三是依托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培育大型信息化物流企业。
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规模大、集聚力强的物流示范区。大平台支撑大物流。按照“大物流、大流通、大市场”的要求,打造大型物流示范区,搭建物流业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平台。支持物流企业与工业企业、商贸企业、金融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强全省物流网络布局规划,加快大型铁路货场、重点高速公路节点货场、大型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省级物流示范区。
营造适应物流业大发展的商务环境。物流业是跨行业、跨区域的复合性产业,既是经营性产业,也具有服务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的公益性质,在全省发展大局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建立高效快捷的物流业行政管理尤其重要。要按照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要求,加快建立起推动全省物流业跨越式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强化全省物流管理机构的服务和监管职能,推进全省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全省铁路、公路、水运物流信息资源。要特别重视物流产业联动发展,提高物流设施对制造业的配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物流业发展中的组织和自律作用。建立支持物流业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从土地政策、财税政策和提高物流车辆通行便利化等方面着手,切实降低物流成本。
本文来自:杭州行李托运-杭州速运达物流有限公司
,复制,转载请注明出处! |